三部门发文:从十个方面促进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认监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明确要从10个方面引导我国机器人产业协调健康发展。
一、推动机器人产业理性发展
引导企业加强机器人细分市场研究,理性和差异化发展机器人,避免低水平重复。
注重引导各项资源向机器人优势企业集聚,集中有限资源攻短板。
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保护企业研发投入积极性,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强化技术创新能力
各地整合现有科技和研发资源,组建区域性机器人创新中心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打造政产学研用协同载体,着力解决制约当前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
机器人企业要加强新一代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布局,积极抢占产业发展的国际制高点。
三、加快创新科技成果转化
运用市场化机制促进研究成果产业化,依托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产业集聚区,建立产业应用推广平台。
四、加强零部件等关键短板突破
着力提升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和质量稳定性,联合科研机构、零部件企业、主机(装备)企业、系统集成商等多方力量,“一条龙”推进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的研制及应用,建立上下游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一体化组织新模式,推进产业链配套发展。
五、开拓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
围绕国内工业转型升级带来的巨大需求,充分利用现有政策措施,推动工业机器人在制造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鼓励金融机构发展机器人融资租赁等符合机器人产业链特点的新型产品和业务。
六、推进服务机器人试点示范
推动服务机器人在助老助残、医疗康复、应急救援、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应用示。
七、建立认证采信制度
以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机器人检测认证联盟等为支撑,开展机器人检测认证。
积极推动认证结果在财政专项、金融信贷、税收减免、重大工程等政策中的采信使用,提高政策扶持精准度和产品市场公信力。
八、实施工业机器人规范条件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将加快发布实施《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对符合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进行公告,引导各类鼓励政策向公告企业集聚。
九、完善公平竞争制度
机器人招标采购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及有关规定开展,禁止关联企业参与投标,禁止设立限制国内机器人参与投标或其他的歧视性和排他性条款。
各地方应开放市场,破除地方保护,在鼓励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中,不得设立要求机器人供应商在当地投资建厂等限制性条件,以及限制其他地区企业机器人产品在本地使用的歧视性和排他性条款。
十、鼓励企业参与人才培养
支持具备条件的机器人企业与职业学校共同组建一批先进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充分发挥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单位中行业企业的作用。
推进办学模式、评价模式改革,促进产业链、岗位链、教学链深度融合。
-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
为贯彻落实好《中国制造2025》将机器人作为重点发展领域的总体部署,推进我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6-2020年。
查看详情> -
【科技部】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规划》突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支撑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战略部署;强调坚持把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根本任务,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作为主攻方向,把科技惠...
查看详情>